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也称牛肺疫,是由丝状霉形体引起的对牛危害严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肺和胸膜,其病理特征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肺炎。
预防和治疗牛肺炎,就用东方健的牛疫健,东方牛疫健治疗牛肺炎效果显著。
病原
牛肺疫丝状霉形体,过去称星球丝菌。细小,多形,但常见球形,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存在于病牛之肺组织、胸腔渗出液和气管分泌物中。日光、干燥和热力均不利于本菌的生存;对苯胺染料和青霉素具有抵抗力。但1%来苏儿、5%漂白粉、1%一2%氢氧化钠或0.2%升汞均能迅速将其杀死。十万分之一的硫柳汞,十万分之一的“九一四”或每毫升含2万一10万国际单位的链霉素,均能抑制本菌。
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牛类,包括黄牛、牦牛、犏牛、奶牛等,其中3--7岁多发,犊牛少见,本病在我国西北、东北、内蒙古和西藏部分地区曾有过流行,造成很大损失;目前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仍有流行。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牛肺疫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消化道或生殖道感染。本病多呈散发性流行,常年可发生,伹以冬春两季多发。非疫区常因引进带菌牛而呈爆发性流行;老疫区因牛对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发病缓慢,通常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往往呈散发性。
症状
潜伏期2-4周,短者7天,长者可达讲个月之久。
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鼻孔扩张,鼻翼扇动,有浆液或脓性鼻液流出。呼吸高度困难,呈腹式呼吸,有吭声或痛性短咳。前肢张开,喜站。反刍迟缓或消失,可视粘膜发绀,臀部或肩胛部肌肉震颤。脉细而快,每分钟80—120次。前胸下部及颈垂水肿。胸部叩诊有实音,痛感;听诊时肺
泡音减弱;病情严重出现胸水时,叩诊有浊音。若病情恶化,则呼吸极度团难,病牛呻吟,口流白沫,伏卧伸颈,体温下降,最后窒息而死。病程5—8天。
亚急性型:其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症状不如 急性型明显而典型。
慢性型:病牛消瘦,常伴发癌性咳嗽,叩诊胸部有实音且敏感。在老疫区多见牛使疫力下降,消化机能紊乱,食欲反复无常,有的无临床症状但长期带毒,故易与结核相混,应注意鉴别。病程2—4周,也有延续至半年以上者。
诊断
本病初期不易诊断。若引进种牛在数周内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同时兼有浆液性纤维素胸膜肺炎之症状并结合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诊断可结合补体结合反 应。其病理诊断要点为:
①肺呈多色彩的大理石样变;
②肺间质明显增宽、水肿,肺组织坏死;
③浆液纤维素牲胸膜肺炎。
牛肺疫与牛巴氏病:后者发病急、病程短,有败血症表现,组织和内脏有出血点;肺病变部大理石样变及间质增宽不明显。
早期牛肺疫与结核病鉴别:应通过变态反应及血清学试验等区别。
防治
非疫区勿从疫区引牛。老疫区宜定期用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及防注射;发现病牛应隔离、封锁,必要时宰杀淘汰;污染的牛舍、屠宰场应用3%来苏儿或20%石灰乳消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