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华西都市报》)
王惠民(王惠民.敦煌壁画刷牙图考论[J].敦煌研究,1990,4:20-23.)认为,敦煌壁画中现存唐宋时期的刷牙图甚多,至少有14幅,它们分布在弥勒经变和劳度叉斗圣变中,见下表:
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版的《普济方》,其中第七十卷牙齿门•揩齿论中也有记述手指揩齿的详细方法,如下图:
2
揩齿巾揩齿
用“揩齿巾”刷牙具体起于何时不可考,但在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简称《法门寺物帐碑》)石碑的碑文中有“揩齿布一百条”的记载,说明唐代已经普遍使用揩齿巾刷牙。
揩齿巾可能长这样(来自百度图片)
3
晨嚼齿木
“晨嚼齿木”这种刷牙方法是先将杨柳枝泡在水里,使其软化,刷牙时用牙齿把杨柳枝一端咬平或砸平,“少壮者任取(齿木)嚼之,耆宿者乃椎头使碎”,使植物纤维散开,就像一把刷子,进行上、下、内、外揩齿。
实物大概是这样(上图来自百度图片)
3
植毛“牙刷”的发明与运用
从出土文物看,唐代末年人们发明了植毛牙刷。
1985年,成都市博物馆考古队和四川大学博物馆在成都市指挥街清理唐代灰坑时,发现四把骨质牙刷柄。其中一把长17.8厘米,头部略宽,最宽处1.1厘米,但较薄,厚仅0.2厘米,中后部逐渐缩窄,同时增厚,约0.5厘米×0.4厘米。其前端植毛部共有12个植毛孔,纵行两排,每排六孔,孔与孔之间距离相等,这就是现代牙刷的雏形。现成都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和中国牙刷博物馆均有馆藏。
成都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收藏的唐代牙刷(图片来自:吴钩.宋人用牙刷刷牙,这是真的[N].南方周末,2016.6.27)
1953年,辽国附马卫国王墓中也发现两把骨制刷柄。根据考古报告的描述,骨柄长约19.50厘米,一端有8个穿透的植毛孔,分为两排,每排4孔,小孔有植毛痕迹,植毛面的孔径略大于背面的孔径,骨柄呈长条状,植毛部则为扁平长方体,“制法极似现代的标准牙刷”( 吴钩.宋人用牙刷刷牙,这是真的[N].南方周末,2016.6.27)。
北京观复博物馆藏辽代骨制牙刷柄(图片自“观复嘟嘟丁酉版”2018.05.23期《牙疼不是病?》)
到了宋朝,在大都市中,牙刷已经作为日用品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和经营牙刷的店铺。《梦粱录》卷十三“铺席”条记载都城临安街市店铺林立,其中有“凌家刷牙铺”、“傅官人刷牙铺”等。同书“诸色杂货”条记有各色物品,如镜子、木梳、篦子、刷牙子等。当时一些城市中有货郎沿街叫卖,货担上有“刷牙”、“刷牙子”等诸货物,这说明南宋时期刷牙已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牙刷有很大的需求量。成书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则提倡小朋友也要经常刷牙:“小儿牙齿病者,……因恣食酸甘肥腻油面诸物,致有细粘渍着牙根,久不刷掺去之,亦发为疳宣烂,龈作臭气恶血。若风湿相搏,则为牙痈。”
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版的《普济方》第七十卷牙齿门•揩齿论中也有关于使用“刷牙子”刷牙的记载。
回到开篇的那部穿越剧,夏洛特·小风筝根据剧情里反复出现的对女子三从四德的要求和迫害,推理出故事年代应当是宋明理学兴起之后。而那时候大户人家的小姐有个牙刷什么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也并不能体现双世穿越感。
不过,有句话女主倒是说对了:
是的,古代的牙刷主要是用猪鬃和马尾毛制成,所以,掉的还真是毛。
好啦,牙刷的前世今生就介绍到这里啦。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再普通不过的牙刷也有着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至今都在保卫着我国人民的口腔健康。
下期自然要介绍牙刷的好搭档,让小风筝告诉你们,古人在洁牙这事上脑洞到底有多大。
小风筝实验室,爆笑生活。做你想不到的中医实验。
【小风筝实验室】古人拿什么洗头?
撰 文 小风筝
图文编辑 小 竹
本内容受“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项目编号18dz2307500)”资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