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不知道这六大怪兽: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它们被谁斩杀?

你知不知道这六大怪兽: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它们被谁斩杀?

这个凿齿模样画得差不多,可是,虽然有尖利牙齿,但手中缺少了武器。

3、九婴

北方有一条大河,水深千丈,波浪汹涌,人称凶水。凶水中有一只九头怪物,名叫九婴;它是水火之怪,能喷水吐火,叫声如婴儿啼哭,有九头,故称九婴。

【九婴】

九婴手中虽然没有武器,但看这架势,不明觉厉!

4、大风

古籍上说大风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它又名“大凤”,传说是孔雀的亲戚。其性极凶悍,身体特大,一展双翅能遮住半边天,双翅一扇动就刮起了飓风,大树被连根拔起,房屋成批倒塌。

【大风】

大风名字不恶,但模样长得实在丑恶,瞧上去挺凶残的样子。

5、封豨(feng xi)

“封豨,大豕; 楚人谓豕为豨也。”(《淮南子·本经训》中高诱注)

【封豨】

封豨,本意就是指大野猪。其模样瞧上去算六大怪兽中最顺眼的一个,毕竟跟猪相近。

6、修蛇

修蛇,也叫做巴蛇。修蛇,也是长蛇的意思,它能够吞下一头大象。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以吞吃过往的动物为生,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

【修蛇】

蛇吞象。自古有这样的说法,它与野猪一样也是现代人也能理解的猛兽。

以上这六种大型的怪兽,出现在尧时代,应该是完全有可能的。

它们在各地的横行,让当时的老百姓受到伤害。

所以,必须要将六大怪兽剿灭掉,让天下太平。

谁有本领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呢?

古籍记载说:尧使羿去灭怪兽。

同时,还出现了10日并出的天象。

尧叫羿一块解决,嗖嗖嗖,一阵狂射箭,搞定——全部射杀!

中国汉代古籍《淮南子》中相关记载的全段是这样的:“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的作者兼主编,名字叫做刘安(前179~前122),他是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沛郡丰(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历王刘长之子,袭封为淮南王。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才思敏捷,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著作集自然科学、哲学、史学、文学价值于一体,博大精深,在亚洲和世界上影响深远。

所以说,这个刘安所写的文章可信度比较高,不属于标题党或者粗制滥造。

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我们用现代人的语言,来阅读一下前面的内容,《淮南子》写到六怪兽和相关情况的时候,完整的表述是这样子的(前面原文翻译):历史发展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枯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也没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于是,尧派大羿去为民除害,在南方的泽地荒野杀死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湖青邱用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太阳,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民众都非常欢喜,并推举尧为天子。

这一段记载,不是刘安和他聘请的才子们创作的,是他们整理更古老的文献资料从而整理出来的内容;其中,提供了比较具体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大致的时间,是在“尧时代”,即“尧生活”、“尧存在”的那个时代。从后文来看,尧在那个时候并不是“天子”,也就不是“帝”,因为后文说因为羿被派去做这件事情,成功之后尧才被推为天子的(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这一瞧,瞧出点儿问题来了:

1、尧并不是“天子”,他是无权调东羿的。

2、尧是在这些影响民生的事情解决之后才被推举为天子的。

这样的说法,是有历史文献的大背景依据的,有古籍记载尧做大帝前,天下的大帝是“挚”(尧的同父异母哥哥),后来,挚能力不行被罢免职位,才让尧坐上帝位的。如果当时不是尧,而是羿灭了天下七害(六个怪兽、10个太阳中的9个),按照正常思维来看,大家应该拥护“羿”而不应该是“尧”取代挚来坐天下。

道理很简单,尧并不是天子,凭什么羿立功,反而推举尧做天子?

仅仅是看在他“派出”了羿,大家就会推举他?

世人只重视“动嘴皮子”的尧,不注重拼死拼活剿灭怪物的羿?

这样一来,尧岂不成了“冒名顶替、掠人之美”的小人了?

然而,尧在历史上的好名声,是因为他是一位谦谦君子。

这儿是一个极大的矛盾,是不能够自圆其说的。

是不是哪儿出了问题?

是的,有问题。

果然,找到历史文献的依据——

东汉学者王充,写了一部名著,叫做《论衡》。《论衡》一书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写书的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字仲任,汉族,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上虞)人。他是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被后人称为“战斗的无神论者”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

王充《论衡》之中有一个篇章《说日篇》,文中所引《淮南子》原文时,内容的表述是这样的:“尧时十日竝出,万物焦枯,尧上射十日”。文章之中说到尧的时候,所表述的内容与今本《淮南子》所记之“尧乃使羿……上射十日”相比,少了“使羿”二字。也就是说,王充看到的《淮南子》古本,在说到为民除掉七害(含六怪)的时候,讲的就是尧,并没有羿。

简单的说,正是尧除了七害,所以,所以百姓才会那样拥戴尧,推举其称帝。

这样一来,整个故事便说得通了:射日、除怪本来是尧,并非尧驱使“羿”。

原来,不是羿,是尧,尧才是真正的英雄!

【强者帝尧】

在古籍之中,对于尧的能力,还有这样的记载可以作为旁证:

百家诸子书籍从来皆记载:“帝尧文治和武功俱臻美备,为古昔圣王!”

《吕氏春秋·召类篇》记载:“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

这就是说,尧不是个只会动嘴皮子的人,他有武功,能征贯战,亲自带兵打仗。

当然,治理国家也很有一套。在把国家治理比较好之后,他心甘情愿让贤。

所以,他才会将帝位让贤给许由等人,人家不要,他最后将帝位禅让给了舜。

尧因此成为了圣贤之君,被传统文化歌颂了几千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